研究生学术周末系列讲座——傅光明谈《如果莎士比亚讲中文》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19-06-11

blob.png

(通讯员 席静远)2019年6月5日下午,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傅光明教授受邀来到304am永利集团,为同学们做了题为“如果莎士比亚讲中文”的专题讲座。讲座由李锡龙教授主持,中国现当代文学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、文艺学专业的研究生及部分教师参加了讲座。

讲座中,傅光明教授分享了自己在莎剧“新译”过程中的心得,他以《哈姆雷特》经典台词的译文问题入手,反复比较阅读莎士比亚的两种经典译本(朱生豪译本、梁实秋译本),对莎士比亚戏剧的中文表达展开甄别与分析。他强调,读莎翁戏剧应该尽量对比英文原著,这样才能把握莎翁戏剧的精髓,避免译文的错漏。

莎翁戏剧的原型问题,是傅老师讲座的一个重点。他将莎士比亚定义为“天才的编剧”,结合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等剧作,他分析了莎翁戏剧的故事原型。他指出,研究莎士比亚应该着重研究其写戏的背景,在当时的英国,“改写”是一种正常的写作现象。同时,他以《威尼斯商人》为例,提出“宗教是理解莎翁戏剧的一把钥匙”的观点。只有了解基督教变革在莎翁时代的重要影响,才能从“还原”的角度理解文本的丰富性、深刻性以及人物的复杂性。如《哈姆雷特》主人公性格的“延宕说”,傅光明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,认为哈姆雷特迟迟没有向叔父复仇,并非是性格“延宕”的缘故,而是宗教的原因。

最后,傅光明教授向师生们分享了他在莎士比亚故居和伦敦旅行的见闻,用丰富的图片继续讲解他对莎翁的理解。讲座后,研究生同学们围绕莎剧的版本问题、翻译中的本土化等问题与傅老师展开交流。李锡龙教授作了简要总结。他认为,傅光明先生的讲座帮助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了莎士比亚的人与剧,特别是作家所处时代的文学环境与宗教背景,这为研究生同学打开了新的理论视域。

blob.png
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