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我眼中的周恩来奖学金】周恩来奖学金是一份独属南开人的荣誉,它承载着为中华崛起读书的恩来精神,激励南开学子树立高远理想,心怀公能品格,砥砺前行,不忘初心。
郑佳琳是304am永利集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,毕业后将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。曾获得“西南联大奖学金”“国家励志奖学金”“304am永利集团三好学生”“304am永利集团优秀学生干部”等诸多奖励。然而,提起郑佳琳,在班级同学眼中,比“学霸”更让人难忘的记忆,应该是她四年里承担的学生工作。她从入学起一直担任班长,大二时参加院学生会,大三下学期开始任物理科学学院兼职辅导员。如果问她有什么心得体会,她会说:“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,努力做自己应该做的,幸运的话,它们或许可以合二为一。不求成为旁人眼中的‘最好’,唯愿每天都做‘更好’的自己。”
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——执著守护心中的“中文梦”
中文系是郑佳琳从中学时代就明确的理想。她迷恋中国古典文学,醉心中华传统文化,一直是别人眼中的“文艺青年”。但她对古代文学的追求,不仅止步于兴趣爱好,而是用实际行动和果断抉择,一步步朝着梦想前行。如愿考入304am永利集团中文系后,她早已习惯了“中文系就业方向是什么?”“中文系学什么?”“你是被调剂的吗,要不要考虑转专业或双修?”等无休止的质疑,她一笑置之。在她心里,始终有一颗学术梦的种子,经过了四年的打磨与锤炼,逐渐生根发芽。在她看来,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千万条,诱惑有无数种,如果能倾尽一生做自己钟爱的事业,那将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。
有这样坚定信念的指引,她不断在学习和思考中完善自我,为学习古代文学打下扎实的基础。她曾为做一个课堂报告,连续两周与室友一同奋战到半夜,高质量的报告得到老师同学的赞赏,但她认为这还不够,于是担任了同题百项工程《韩愈柳宗元等碑志文研究》项目组组长,用一年时间将该研究深入下去;她曾为夯实功底,坚持每天逐字逐句阅读经典书籍及注释,笔记做了厚厚一本;她曾几乎一个月足不出户,废寝忘食,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,虽然不够成熟精彩,却是她呕心沥血的尝试;她还喜欢现代诗歌,却总是写不好,于是连续三年不断创作、不断进步,终于在大三获得了304am永利集团穆旦诗歌节二等奖第一名。
14年5月,她怀着敬仰的心情报名担任“叶嘉莹教授九十华诞暨中华诗教国际研讨会”“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高层论坛”等活动志愿者。在活动中,她亲眼见证了叶先生等大师学者的境界风度,更加感悟到中文系学生肩负着“传承”的深刻涵义。之后的她,变得更加沉着、平和、踏实、努力,以专业排名第一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,并且以古代文学硕士第一名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。
吾日三省吾身——思想与行动力并肩而行
郑佳琳坦言,自己在高中并没有从事过任何学生工作,对于刚入大学就担任的班长一职,她甚至感到过忐忑和无措。但在她心中,一直存在一种不愿轻言放弃的“执念”:要么不做,要么做好。
做学生工作的人总是给人忙忙碌碌的感觉,时常熬夜,时常不能午休,时常打没完没了的电话,时常一下课就跑出教室。郑佳琳对如何做好学生工作,有自己特别的理解。她认为,学生工作最重要的两把钥匙,一是思想,二是行动力。在忙碌之余,必须有时间停下来“思考”,才能保证工作有的放矢、事半功倍。这种“思考”,既包括反思自我的“内省”,时刻提醒自己当初被选举为班长时做出过怎样的承诺,同学们对你有怎样的期待,自己有没有做到,有没有忽略了哪些同学的感受等等。同时也包括向外的“求索”,那就是虚怀若谷,向身边的人学习,善于激励同学们发挥一己之长,与其他学生干部真心交流、真诚合作。如果能做到这两点,并将思想付诸实践,有较强的行动力和组织能力,那么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,往往可以迎刃而解。
令她最难忘的大二一年,她与团支书一同完成了“五四评优”的各项工作。他们围绕“体育强魄,美育修身”主题,举办了“阳光体育,全民长跑”“宿舍体育之星评比”“文学与创作学术沙龙”“那些年我们路过的风景”理论学习、定向越野等一系列弘扬体育、美育精神的活动。在二食桥头发传单,拍摄活动宣传微电影,去迎水道校区贴海报,这一切都成为她心中珍藏的回忆。做了四年的班长,郑佳琳越来越感受到,付出与回报永远成正比,用多大的真诚和责任去对待这个集体,它就会给你带来多大的爱与感动。从一开始的陌生焦虑,到如今她早已把班级之事当作自己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把尽其所能为每位同学排忧解难作为一种习惯,与老师同学的友谊更是与日俱增,历久弥新。“刚做班长的时候,我就告诉自己,既然选择承担,就要不遗余力地做一个好班长。现在我快要毕业了,是不是‘好班长’是要别人来评价的,但至少我可以自豪地说,我做到了‘不遗余力’。”
虚怀若谷,宁静致远——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
一位好友的鼓励让郑佳琳记忆犹新: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与万人谈。”这让曾经喜欢“宅”在宿舍的她意识到,固步自封会令人枯竭,必须以学习的心态,去寻找更广阔的世界。
在物理科学学院做兼职辅导员的经历,令她学习到非常多书本之外的知识。在这里,她开始学习如何做一名老师。身份角色的突然转变,文理科学生间不同的特点,让她感到新鲜,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。“在物理学院,我学会了三件事。”郑佳琳说,“第一件是更大的责任与担当。从班长到辅导员,从学生到老师,我身上的责任更重了,更要求我用理智的头脑、清醒的判断、热情的心和恰当的方式去面对只比自己小两岁的学生们。第二件是对学生的关心。我看到办公室的老师们每天为学生的学业、生活、心理问题、健康安全等操心忙碌,自己就逐渐也站到一个高于学生的角度去主动为他们思考、担忧。同时,我还可以以学生的身份与他们换位思考,理解他们,警醒他们,鼓励他们。第三件是扬长补阙。在物理学院这样的纯理科学院,我既可以发挥一个文科生的特长,将自己擅长的写作等应用到工作之中,同时也可以弥补自己缺少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,体验严谨踏实的理科风气,让自己身心更加健全,发展更加全面。”
而作为生活指导中心宿舍信息发布系统的管理员,郑佳琳勇于创新和实践,为开创校园新型宣传平台贡献了一份力量。一年里,她累计制作安全教育幻灯片10余个,搜集各类讲座信息、辅学活动等90余种,下载文化类纪录片150余集。如今,宿舍信息发布系统已遍布学校各宿舍楼,成为引导学生生活、传递正能量的重要渠道。
除此之外,郑佳琳还主动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,体验更丰富多彩的青春生活。暑期赴台湾政治大学的交流中,她不仅领略了台湾的自然与人文之美,更通过排演话剧、制作微电影等形式寻找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血脉关联,用行动传播了南开人的风采。“寻访时代故人,口述南开历史”大学生党员创新实践活动中,她采访南开老党员,感受公能传统,并以新闻稿、视频、人物志等形式在青年人中间广泛宣传。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葫芦丝、二胡、书法等,陶冶情操、愉悦身心的同时,也让自己眼界更加开阔,心胸更加宽广。
郑佳琳的座右铭是“厚积而薄发,宁静以致远。”她志在钻研古代文学,因此很早就推崇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”的古训。在她看来,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,但我们所需要准备的,并不是怎样能获得一个个机会,而是怎样格物致知、修身正心,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既拥有充盈优雅的内心,又能够友爱真诚地面对他人,不囿于眼前名利,心怀奉献感恩的人。古人的理想是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,于她而言,砥砺自我,孝亲敬长,感恩母校,发扬公能品格,传承恩来精神,为集体和社会奉献自己的能量,就是她现阶段的奋斗目标。执著于自我,梦想便能不灭;善意于世界,感动方可长存。
原文链接:http://news.nankai.edu.cn/zhxw/system/2015/05/15/000233735.shtml